從5月中疫情急遽變化到現在,雖然門診減少了,但是一直處於忙亂的狀態。稍微交代一下最近都在忙些什麼:
1⃣不斷的排各種班表
配合衛生單位政策,醫學中心大幅減少門診量,疫情變化難以預測,加上醫院滾動式調整,事情不斷的變動。我身兼兒科門診安排與統計的行政職,協調、安排各醫師的門診相當花腦力(比玩數獨還燒腦),同時也要超前部屬,做最壞打算,安排疫情急遽變化時得啟動的AB班:以一半人力維持兒科病房、門診、急診的業務運作。加上五月底開始,又接到院方新的任務:戶外篩檢站支援,安排篩檢站的班表又是一輪腦力激盪。
這半個月以來,如果真要說有什麼技能大幅進步的話,大概就是為了排班,將 Google 試算表、Excel 用得越來越透徹,強迫自己學了不少試算表的語法.....
2⃣支援戶外篩檢站
排班表勞心,支援篩檢站則是勞力。室外高溫下,穿著不透氣的防水隔離衣、兩層以上的手套,戴著 N95, 外科口罩, 護目鏡,幫要入院做常規治療(電療、化療、洗腎)的患者篩檢。頭幾次支援,怕隔離衣穿脫麻煩不敢喝水,仗著自己還算年輕,一個上午過去,在醫院洗個澡,回到家再洗一次,一整個下午昏昏欲睡。後來跟同事討論,才知道,這大概是中暑和脫水了。前幾天梅雨季開始,戶外篩檢站帆布漏水,外面下大雨、隔離衣裡面的雨也不小。
每次跟 PGY (最年輕的住院醫師)一起支援,我確認好學弟妹學會篩檢的過程和技巧後,就請他們幫忙坐著操作電腦。在熱區的篩檢工作,當然是我這種老鳥來扛,主治醫師的頭銜不是掛假的,有風險的事情,就是要讓專業又有經驗的人出馬,如此一來,才不枉費這些學弟妹平時叫自己學長或老師,希望他們以後,也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後輩。
3⃣擬定台東患者的追蹤計畫,請掛號處安排,自己再協調醫師支援
台東的孩子比較辛苦,久久見面一次,這次疫情,6月恐怕是沒辦法過去支援了。對於病人來說,這次沒看到醫生,下次就要再等3個月以後。好在台東的兒科學長和學弟願意幫忙,而我對電腦的遠端操作還算熟悉,這兩個禮拜,花了不少時間整理台東患者的病歷、規劃動向、寫交班單(誰要用什麼藥,誰又要開什麼檢查)。即使我不在台東,我也希望每個在門診追蹤、用藥的孩子,都不至於因此中斷療程或求助無門。
4⃣道歉與請託
當門診被縮減或被併診,狀況來得突然,時間倉促,掛號處的工作人員也忙得不可開交,沒有多餘的人力能夠聯絡、安排好每一位慢性患者最好的動向。導致有孩子來到醫院之後,才發現我的門診被併診,得由另一位兒科醫師看診。
對於患者,我感到相當抱歉,畢竟在疫情期間,跑一趟醫院不容易,來了醫院,問題卻沒有得到完整的解決,讓我相當過意不去。此外,兒童內分泌是一項冷僻的專業,對於一般的兒科醫師來說,在診療和評估上並不容易,沒能幫上患者的忙也間接造成其他兒科前輩困擾,讓我相當不好意思。
好在大多數的家屬都能體諒,也有不少爸爸媽媽寫訊息給予鼓勵。有些成長發育的疑問,我都盡量回答,至於報告的解釋、骨齡的判讀、診斷與建議,這全都得在親自診視孩子之後才能給予診斷,並不是醫生吝於給予建議,而是在現行的法規底下,如果不緊守底線,將會給醫院帶來極大的困擾。
當然,也有家屬遇到就診的不便,便破口大罵,覺得醫院、醫生都沒有替病人著想,即便醫生已經好好解釋,卻仍然惡言相向。疫情造成的不便,也不是醫師願意的,在前線力抗新冠疫情,同時要兼顧慢性患者的追蹤,實屬不易,有些難處,醫護人員就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吞了。
希望疫情盡速穩定,各種事情都能盡快上軌道。